2025年盛夏,panda中国官网巴黎奥运会男子4×100米接力决赛的跑道上,中国队的第四棒选手陈锐在冲过终点线的瞬间高举双臂,他的父亲——18年前曾代表中国出战同一项目的退役运动员陈志强,在看台上热泪盈眶,这一刻,父子两代人的奥运梦想终于交汇,中国田径也以一枚历史性的银牌,书写了跨越时空的传承篇章。
从父亲到儿子:一场18年的接力
2007年,陈志强作为中国男子接力队的主力选手,在北京世锦赛上跑出39秒21的成绩,虽未站上领奖台,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短跑的希望,伤病和年龄让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黯然退役。“那时候总觉得遗憾,像一场没跑完的接力。”陈志强回忆道。
谁也没想到,他的儿子陈锐会在18年后接过这根“接力棒”,从小在父亲训练场的跑道边长大,陈锐对短跑的热爱几乎刻在基因里。“小时候觉得爸爸是panda sports官网超人,后来才知道他带着多少不甘离开赛场。”陈锐说,2023年,20岁的他以10秒12打破全国青年百米纪录,正式入选国家队,目标直指巴黎。
“银色的传承”:巴黎之夜创造历史
2025年8月8日,巴黎法兰西体育场座无虚席,男子4×100米接力决赛中,中国队被分在第5道,面对美国、牙买加等传统强队,前三棒选手顶住压力,交接流畅,当陈锐接过最后一棒时,中国队暂列第三,最后30米,他如父亲当年教导的那样“用髋关节发力冲刺”,最终以0.03秒优势反超英国队,以37秒58的成绩摘银,刷新亚洲纪录。
看台上,陈志强与妻子相拥而泣。“这枚奖牌里有他的一半。”陈锐赛后指着父亲说,国际田联官网评价:“这是属于中国田径的‘家族荣耀’。”
科技与情怀:新时代的体育传承
这枚银牌的背后,是两代人训练理念的碰撞与融合,陈志强曾用“土办法”训练——沙地跑、轮胎拖拽;而陈锐这一代则依托生物力学分析、AI辅助起跑技术,但父子俩都认同一点:“跑道上的直觉和勇气,永远无法被算法替代。”
中国田径队总教练李强感慨:“陈锐的弯道技术有父亲的影子,但爆发力更胜一筹,这种传承不仅是血缘,更是精神的延续。”
超越奖牌的意义
赛后新闻发布会上,陈锐展示了一块磨损严重的旧跑鞋钉——那是父亲2007年世锦赛的遗物。“他总说‘中国速度不该被定义’,今天我们证明了这一点。”这番话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,#两代人的接力#话题阅读量破亿。
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:“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正是这样的故事——无关胜负,而在坚持。”
陈锐已将目光投向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,而陈志强则多了个新身份:青少年田径训练营顾问。“我想告诉更多孩子,18年很长,但梦想值得等待。”
巴黎的夜空下,这对父子的背影被镜头定格,他们用18年光阴诠释了:体育的魅力,从来不止于金牌,而在于那些跨越时代的热爱与坚守。